咨询热线:023-86849440
< 广东省六百年古桥现出出现多处裂痕
大华网 据《潮州日报》报道,在庵埠镇文里西畴美村,一座破旧的石桥大崎桥横跨小溪两岸,别看石桥不起眼,却是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古桥,存在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如今石桥虽满是裂痕,但依旧连接着当地的村落与镇区中学,成为村民、学生每天必经之路,仍保持着原始的交通通道的作用。

  引桥藏古石碑 石桥建于明初

  近日,在文里西畴村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这座历尽岁月洗礼的古桥。大崎桥全长约40米,宽约5米,桥面由长石板筑成,桥下共7个桥墩亦由大小石块砌成。记者发现,大崎桥虽被铺上水泥桥面,桥两侧亦加固了一高一低两道围栏,但该桥已出现不少裂痕,显得沧桑。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拨开引桥一侧的废土杂草,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显露出来。记者细细端详发现,石碑所刻碑文经过岁月洗礼后,除去“大崎桥”三个大字隐约可见,不少字已模糊难辨。记者从《陈氏永安堂祠谱》中获悉:碑上的碑文雕刻着“大崎桥” 三个大字和“桥于明代由西畴美永思堂创建,民国廿二年重修,……洵宜驻足思矣。民国卅七年冬陈素书。”等56字的碑文。

  文里西畴村内83岁高龄的陈树祥老人告诉记者,据碑文记载,大崎桥是在明初由西畴美村的永安堂出资建筑。到民国时期由村贤陈素发起倡议、乡士捐款重修。解放前后,村民又多次筹资拓宽桥面、垫高桥底。如今,经过修补后的大崎桥依旧伫立在小溪之上,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相传为“风水桥” 村民必经之道

  关于大崎桥由来,陈树祥老人给我们讲起这样一段传说:由于西畴美村地形似飞凤,为了防止飞凤振翼高飞,留住风水地,需要在飞凤的飞翼上建一座桥来压住凤翼,于是村人便出资修建了大崎桥。此后崎桥与东侧一座风水墓穴相伴,成了村里的风水宝地。

  虽风水宝地一说只属民间传说,但大崎桥却确确实实方便了村人出行。老人告诉记者,在自己孩童时代,大崎桥附近一带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崎桥溪贯穿其间,两岸虽有渡船来往,但村民出行、运输靠摆渡十分不便。一旦遇上风雨天气,还时常会翻船,一船刚收成的作物便付诸东流。大崎桥便成了附近村民到庵埠寨赶集以及往来田间干农活的必经之路。

  据老人讲述,当时庵埠寨溪河四通八达,道路却是十分稀少。崎桥溪一侧十几个村落内只有少数几家办货做买卖的小店。所以逢年过节,村民需过桥到庵埠寨内的集市置办过节物资,有货郎、小贩趁机在桥两侧的道路叫卖摆摊,这一带成小集市。“当时大崎桥桥面仅有两条石板的宽度,不少村民牵牛回家、拉货来往,过桥期间不免被牛撞到跌落溪中,闹出不少笑话。”老人笑呵呵地说道。[!--empirenews.page--]

  古桥数处断裂 村民望尽快修缮

  随着时代的变迁,该村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饱经风霜的大崎桥也随之失去了昔日交通要道的地位,但古桥仍是村民出行的便道。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大崎桥已不堪重负,出现不少的裂痕,而桥下昔日清澈的小溪也被水浮莲所占据,奔流而下的韩江水到此变成一塘死水。

  看着大崎桥和其周边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西畴村中不少村民都表示,虽然村里现今经济发展起来,古桥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大桥造福百姓达数百年之久,它与文里西畴村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成为村民们的美好记忆。希望政府能够对大桥的保护予以重视,帮助西畴美村把这一处明初古桥修缮保护好。


Top